膜结构钢构件抗震性能化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a)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进行多遇地震作用验算,结构承载力及侧移应满足其规定,位于塑性耗能区的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时,可考虑将该构件刚度折减形成等效弹性模型。
(b)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的建筑,可按规范初步选择塑性耗能区的承载性能等级。
(c)按以下有关规定进行设防地震下的承载力抗震验算
1:建立合适的结构计算模型进行结构分析;
2:)设定塑性耗能区的性能系数、选择塑性耗能区截面,使其实际承载性能等级与设定的性能系数尽量接近;
3;其他构件承载力标准值应进行计入性能系数的内力组合效应验算,当结构构件承载力满足延性等级为Ⅴ级的内力组合效应验算时,可忽略机构控制验算;
4:必要时可调整截面或重新设定塑性耗能区的性能系数。
(e)构件和节点的延性等级应根据设防类别及塑性耗能区最低承载性能等级按规范确定,并按本标准的规定对不同延性等级的相应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f)当塑性耗能区的最低承载性能等级为性能5、性能6或性能7时,通过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或按构件工作状态形成新的结构等效弹性分析模型,进行竖向构件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验算,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当所有构造要求均满足结构构件延性等级为Ⅰ级的要求时,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可增加25%。
Copyright © 2006-2023 深圳市诺科空间膜结构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24677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