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中半刚性连接(半刚接)的详细解析:
一、半刚性连接的定义与特点
1. 定义
半刚性连接是介于刚性连接和铰接连接之间的一种梁柱连接方式,既能传递弯矩和剪力,又能允许一定范围的相对转动。其核心是通过控制连接的转动刚度,使其在受力时产生有限的转角,同时具备一定的抗弯能力。
2. 特点
部分约束:允许梁柱之间发生有限的相对转动,但能传递一定弯矩(介于刚接的“完全约束”和铰接的“无约束”之间)。
非线性行为:弯矩转角关系呈非线性,通常用弯矩转角(Mθ)曲线描述其性能。
经济性:相比刚性连接,可减少材料用量;相比铰接,能更好地分配内力,提高结构整体刚度。
抗震性能:在地震区应用时,通过耗能和延性设计,可提升结构抗震能力(需满足“强连接弱构件”原则)。
二、半刚性连接的构造形式
半刚性连接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以下构造方式:
1. 端板连接
形式:梁端焊接端板,通过高强螺栓与柱连接。
特点:
梁端弯矩简化为力偶,受拉螺栓对称布置于翼缘。
抗弯刚度较高,但施工需精确对孔,适合工厂预制。
分类:
外伸式端板:端板延伸至柱外侧,刚度较高。
齐平式端板:端板与柱翼缘平齐,施工便捷。
2. 角钢连接
形式:利用上下角钢与高强螺栓连接梁柱。
特点:
受拉侧角钢的竖肢和水平肢均参与变形,刚度略低于端板连接。
施工简便,适合现场安装,但刚度较低。
3. 其他形式
短T型钢连接:通过短T型钢与梁柱连接,刚度较高(知识库中提到其刚度排序最高)。
腹板双角钢/单角钢连接:通过角钢与梁腹板连接,刚度随角钢数量增加而提高。
局部端板连接:仅部分翼缘或腹板通过端板连接,刚度较低。
三、设计要点与性能指标
1. 关键指标
抗弯刚度:连接抵抗弯矩的能力,需满足设计弯矩需求。
转动刚度:通过弯矩转角曲线确定,初始刚度影响结构变形,割线刚度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析。
延性:转动能力(即允许的最大转角)是抗震设计的核心,需确保塑性铰形成时的内力重分布。
抗剪强度:需与梁的剪力承载力匹配。
2. 设计要求
弯矩转角曲线(Mθ曲线):需明确连接的非线性行为,用于结构分析。
抗弯承载力:应不低于梁的塑性弯矩的一定比例(如外伸端板连接取60%Mp)。
抗剪承载力:需满足剪力传递要求,避免剪切破坏。
延性控制:在地震区,需确保连接的转动能力满足“强连接弱构件”原则。
3. 构造细节
螺栓布置:受拉螺栓需对称布置以平衡力偶,压力区螺栓可辅助传递剪力。
焊缝设计:若涉及焊接(如端板与梁的连接),需满足焊缝强度和疲劳要求。
节点域强度:避免节点域成为薄弱环节,需验算柱翼缘和腹板的局部承压能力。
四、半刚性连接的应用场景
1. 适用范围
多高层建筑:在非地震区或中低烈度区,可节省材料并提高施工效率。
工业化建造:装配式建筑中,端板连接和角钢连接易于预制和现场安装。
抗震设计:通过合理控制转动刚度,可实现“延性设计”,耗散地震能量。
2. 优势
经济性:比全刚性连接节省钢材,适合对成本敏感的项目。
施工便捷:螺栓连接减少现场焊接需求,缩短工期。
性能可控:通过调整构造参数(如螺栓数量、端板尺寸)灵活控制刚度。
Copyright © 2006-2023 深圳市诺科空间膜结构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24677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