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膜结构设计

耳棚棚膜结构改造技术要点

时期:2022-06-27 15:16:00 点击数:184

毛木耳又称白背毛木耳、黄背毛木耳等,素有“树上海蜇皮”之美称。
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白背毛木耳墙式栽培模式引入漳州,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再加上栽培技术日趋成熟,目前漳州市已成为国内白背毛木耳的主产区[2-3]。由于白背毛木耳墙式栽培模式简单易推广,一直沿用到现在。但传统的毛木耳耳棚结构存在通气不良、耳棚温度和湿度难协调等问题,导致毛木耳产量低、质量不稳定,极大影响到毛木耳的栽培效益,也限制了白背毛木耳产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毛木耳耳片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漳州市农科所针对毛木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对毛木耳耳棚棚膜进行改造,效果较明显。
1、白背毛木耳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白背毛木耳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12~30,出耳最适温度18~22。漳州地区生产白背毛木耳一般在8月下旬开始装袋接种,10月上旬完成所有的装袋、接种工作,之后进入养菌阶段。割口开袋出耳时间一般在10月20日前后,持续到11月中下旬。11月前后漳州地区正处于冷热交替、天气多变的秋冬季节,偶有干燥的北风或冷空气来临,空气较干燥。此时白背毛木耳正处于原基形成和分化阶段,对光照、湿度、通风等条件很敏感,干燥的北风极易造成耳基形成困难或已形成的耳基干枯死亡。所以协调控制好光照、湿度、通风及温度等因素相当关键。
2、传统耳棚存在的问题漳州地区生产白背毛木耳采用“太空包”墙式栽培模式。顶覆盖物有3层,内层用塑料布,中层用废旧毛毯或谷壳,外层用遮阳网,耳棚四周大多用黑色塑料布和遮阳网两层材料覆盖。在毛木耳栽培季节拉起四周薄膜,通风性能好,可较快降低棚内温度,放下薄膜又可与外界隔离,保持棚内温度、湿度。但无法同时有效协调湿度、光照、通风与温度的关系,难以满足白背毛木耳生长需要,不能获得高产优质白背毛木耳。
     2.1光照与湿度难以协调传统毛木耳耳棚四周覆盖物自然垂下时,棚内光线偏暗,适宜菌丝生长阶段,但毛木耳开袋后需要散射光和一定湿度才能刺激原基形成。此时期必须将黑色塑料布拉起一定高度,使光线透过遮阳网形成适当强度的散射光,刺激白背毛木耳原基形成。在耳基形成分化关键时期,经常遇到干燥的北风天气,而耳基分化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和湿度,若为了增加光照而拉起黑色塑料布,由于干燥北风极易造成耳棚内空气湿度下降,菌袋表面干燥,导致耳基形成困难或已形成的耳基干枯死亡;若为了保湿而不拉起塑料布,棚内光照不足,耳基难以形成,或光照弱耳基形成量过多,导致菌包营养供应不足,耳基分化不正常,均会降低耳片质量。
     2.2水分难以控制白背毛木耳原基形成和分化阶段对水分非常敏感,在干燥的北风天气要喷水,水量少难以有效增加棚内空气湿度和保持菌袋料面湿润;水量过多,容易在袋口形成积水,导致耳基因缺氧而窒息死亡,或引起病害侵染。
    2.3温度与光照难以协调在原基形成或分化时期,经常会出现冷空气南下的天气,此时耳棚需要保温,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光照刺激。传统栽培方法要放下黑色塑料布和遮阳网,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造成棚内光线非常弱,难以满足毛木耳生长的需要。
3、耳棚棚膜结构改造技术要点为了解决白背毛木耳原基形成或分化关键时期的光、温、水、气的矛盾,改进耳棚四周的覆盖物,应用黑色防渗土工膜作为耳棚四周覆盖物,在其顶端1m处改为可自由控制的黑色膜,同时与黑色膜并行加上1m宽的透明塑料膜,即耳棚上部1m高由黑色膜和透明塑料膜2层覆盖物组成。在原基形成和分化阶段,当棚内光线不足、耳棚需要保持一定温湿度且不需要通风时,可将顶端黑色膜拉起让光线通过透明塑料膜照射进来,形成适当强度的散射光。

知识百科

膜材品牌

Copyright © 2006-2023 深圳市诺科空间膜结构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24677号 XML地图

QQ客服
服务热线

24小时服务热线

138-2526-2292

微信咨询
诺科膜结构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