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膜结构知识

圆锥形(伞形)膜面的详细介绍

时期:2025-04-15 09:15:28 点击数:0

圆锥形(伞形)膜面的详细介绍


 1. 定义与基本特征

圆锥形(伞形)膜面是张拉膜结构中的一种典型形式,其形状类似伞状,顶部有一个或多个高点(支承点),边缘呈辐射状向下展开,形成锥形曲面。其核心特征包括:

- 无脊索设计:在传统伞形膜面中,锥面不设置脊索(支撑索),完全依赖膜材的张拉力和边界约束形成稳定形态。

- 点支承或线支承:顶部高点通常通过独立柱、飞柱或悬挂环等点支承,边缘则固定在刚性边梁或柔性边索上。

- 互反曲面:膜面曲率在不同方向上变化,属于典型的互反曲面(即曲面在某些方向上凸起,另一些方向上凹陷)。



 2. 核心设计要点

伞形膜面的设计需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联体圆锥膜面之间的无谷索问题

- 问题描述:当多个伞形膜面联体布置时,若相邻膜面之间未设置谷索(低点支撑索),可能导致膜面在边界处产生应力集中或形态不稳定。

- 解决方案:

  - 通过精确计算膜面的预张力分布,确保联体膜面在无谷索情况下仍能保持平衡。

  - 优化膜材的裁剪和拼接方式,避免边缘褶皱或松弛。

  - 在跨度较大或荷载较高的情况下,考虑局部增设辅助索(如边缘索)以增强稳定性。


 (2)帽顶(顶部高点)的处理

- 问题描述:顶部高点(帽顶)处的膜材应力集中可能导致材料疲劳或破损。

- 解决方案:

  - 结构强化:在帽顶区域增加加强索或环形索,分散应力并维持形态。

  - 材料优化:使用高强膜材(如PTFE或ETFE涂层材料),或在帽顶处采用双层膜叠合设计。

  - 节点设计:采用柔性连接件(如不锈钢套管)减少应力传递对膜材的直接冲击。


 (3)跨度与矢跨比的控制

- 矢跨比(矢高/跨度)是决定伞形膜面曲率的关键参数,通常取值范围为 1/8 至 1/12。

  - 较大的矢跨比(如1/8)能增加结构刚度,但可能影响美观;

  - 较小的矢跨比(如1/12)则更平缓,适合大跨度设计但需加强预张力。


 3. 材料与施工要点

- 膜材选择:

  - 常用材料:聚酯纤维基布+PVC/PTFE涂层(耐候性好、自洁性强)或ETFE气枕(透光性佳)。

  - 需满足抗拉强度、抗紫外线、防火等性能要求。

- 加工与安装:

  - 裁剪技术:根据三维找形计算结果,采用参数化裁剪软件生成膜片展开图。

  - 张拉控制:通过调整边界索的预张力,确保膜面在无外荷载时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 排水设计:边缘设置导水槽或坡度,避免积水导致荷载过大。


 4. 典型应用场景

伞形膜面因其简洁的形态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

- 临时建筑:体育赛事临时看台、展览馆篷房、活动帐篷。

- 公共设施:公园遮阳亭、公交站台、停车场顶棚。

- 标志性建筑:入口景观结构、小型艺术装置。



知识百科

膜材品牌

Copyright © 2006-2023 深圳市诺科空间膜结构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124677号 XML地图

QQ客服
服务热线

24小时服务热线

138-2526-2292

微信咨询
诺科膜结构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